产学研工作简报(第09期)

作者: 时间:2015-12-21 点击数:

2007年学院产学研工作总结

二00七年,产学研工作以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要求,积极推进两个互动:校企互动、研教互动;着力打造两项特色:培养模式特色、技术服务特色;突出“四个加强”:即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深度合作;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学术活动。在产学深度合作、教科研项目管理、学术活动开展、学术委员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产学合作工作

按照为专业建设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产学合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沟通,扩大校企(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1、根据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要求,调整了学院产学研工作机构,增设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加强了人员配备和工作力度。进一步理顺了产学研工作职责,理清了产学合作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质量标准,确定了近期及三年产学合作工作目标和要求。出台了《产学合作管理办法》,明确了产学合作的基本要求,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考核和奖励制度,为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和重点突破奠定了制度基础。

2、主动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和予就业提供条件。在评估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2007年度学院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单位总数达到189家,其中,紧密型合作单位达到23家,学生顶岗实习得到较好的落实。

3、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和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学院42个专业全部开展了行业专题调研,重点专业均提交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情况,对2007级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产业、贴近实际。

4. 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就业促进会、民营企业家协会的相关工作,沟通学校与行业组织的联系,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推动与大型知名企业的合作,2007年学院与神龙公司襄樊工厂、武汉工厂高层领导互访、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培训)人才、合作开展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生物工程系畜牧兽医专业与襄樊正大公司在订单培养、共建实验室、开展员工培训等方面向深度合作发展;机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专业与湖北旺前集团、神龙公司襄樊工厂开展了“旺前班”、“神龙班”订单培养工作;人文艺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市区学校、幼儿园开展了人才订单和共建专业等工作;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东芝医疗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践教学等工作。此外,机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共建CAXA培训中心;与海尔集团开展共建海尔培训中心等工作。校企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全方位推进迈出新的步伐。

5、围绕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加强校企人才培养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在评估创建的基础上,学院对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今后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特别是对学院已经初步建立的“订单培养”、“工学交融”、“项目驱动”、“工位驱动”、“2+1”分段培养、“技能+项目”等六种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6.以项目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紧密型项目的全程管理。2007年通过市场调研、立项申报、专家论证等方式,围绕重点专业和现有实际,精选校企合作紧密型项目8个;采取经费支持、跟踪管理、精选合作内容等工作推进合作紧密化。

二、教科研工作

按照研究促进教学、教学推动研究的研教互动指导思想,2007年,着力在制度建设、立项质量管理、过程监控、经费支持、团队协作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推进和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促进教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先后制定了《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教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认定规定》等文件,规范了教科研工作量的计算、考核、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励了广大教职员工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院级立项的质量控制,加大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组织申报力度,申报课题的数量大幅度增长,课题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

2007年共立项课题57个(重点课题3个),其中:省级21个,市级3个,院级33个,另申报国家级项目2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各级教科研立项(申报)情况一览表

国家级申报

省级立项

市级立项

院级立项

科研项目

8

3

(11)+18

教研项目

2

13

(13)+15

合计

2

21

3

(24)+33

3、切实加强对立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监控。制定了从申报到鉴定过程的相关表格,规范了课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考核、申请结题、申请鉴定等程序,清理了2004年以来所有立项的教科研项目(立项53项,已完成12项,尚未结题41项),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加强过程监控,组织了两次对尚未结题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4、积极组织各级课题结题、申请鉴定和评奖工作。2007年共结题鉴定课题 29 个,其中:省级20 个,市级2 个,院级7 个;获奖项目3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各级教科研立项结题鉴定情况一览表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院级

科研项目

5

2

2

教研项目

15

5

合 计

20

2

7

在已经结题鉴定的课题中:

生物工程系王保清副教授主持承担的“黑芝2078”项目2007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生产鉴定。鉴定组认为:该品种抗病性较好;理论亩产66.8公斤。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经申报省级品种认定。

生物工程系何家涛副教授主持承担的“红叶石楠离体培养与高效再生体系建立技术研究”项目,2007年9月,通过襄樊市科技局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红叶石楠离体培养专项技术在国内率先对红罗宾品种叶片愈伤形成与分化做了探索性的研究,较为全面的分析了红叶石楠“增殖影响因子”,解决了红叶石楠生根难的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了红叶石楠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体系与技术规程,为红叶石楠种苗快速繁育提供了技术依据,其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公共课部杨毓敏教授主持、罗纯等7名教师共同承担的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职公共课程为专业服务研究》,2007年11月通过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所提出的教学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提出的“以思政课的改革与专业密切结合为切入点”等观点,对丰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论具有一定价值。

院长蔡泽寰教授主持、萧练武等20余名教师共同承担的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三级平台教学模式的研究》2007年12月,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鉴定。专家认为该课题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构想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对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生物工程系何家涛副教授主持、王长义等10名教师参与的“葡萄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获襄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质量督察处研究员杜爱萍主持、张莉等4名教师参与的“小儿哮喘相关过敏原临床分析”获襄樊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生物工程系副教授肖运成获 2007年度襄樊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5、加强了教科研项目的经费监控和管理。制定颁布了《教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经费资助、使用、报销流程。清理了学院合并以来教科研项目管理费用,特别是上级有关部门科研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建立了项目经费管理卡,进一步规范了科研经费报销程序。

6、积极储备科研力量,依托重点专业组织教科研团队。收集了学院副高以上在教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和研究能力的教师相关信息,建立了相应的资源库,为有组织的建立科研团队和打造学术骨干提供条件。

7、对2006年和2007年1-6月全院教职工的科研成果进行收集、统计、成果认定与汇编,奖金计算与发放。2006年全院完成教科研项目19个(省级8项、市级3项,院级8项),公开出版著作4本,教材17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86篇,其中核心180篇 。2007年1-6月还对全院教职工主编教材24部、副主编11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557篇,其中核心84篇。

三、学术工作

1、制定了《学术委员会章程》,选举产生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设立了七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召开了两次会议,审定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重要文件,组织了院级教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等工作。

2、出台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讲座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院、系(院)两级讲座的申报、审批、检查、反馈程序。2007年组织了院级学术讲座10余场,听众为5000余人次;系(院)级讲座150余场,听众7000余人次。学术讲座的深入开展,沟通了我院与外界的学术交流,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精心组开展“千山职教论坛”。 2007年有特色的组织了两次:一次是6月份,以组织申报学院2007年度科研项目为契机,举办了“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申报项目答辩会”。学院课题申报改变以往以课题申报书评审为主的单一模式,采取了个人陈述、专家提问、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一次是12月份,以学习16号文件精神为主题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论坛,这次论坛上各院(系部)、结合各自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体会,以及在育人模式上的实践及创新作了精彩的论述发言。

四、问题思考

1、产学合作的广度发展,需要学院领导、教职工、学生的广泛支持、参与;校企深度合作,一是需要较大投入,包括时间精力、经费、人员、感情等,二是要加强学院自身实力建设,三是要明确的目标与考核奖励机制。

2、产学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产学研工作处积极主动、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特别是要尽可能为系院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加强行业、企业的调研,广泛联系,重点突破,乃今后工作努力之方向。

3、围绕学院重点建设和发展专业,结合襄樊产业实际,统筹规划,加强指导,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适合我院发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重点专业实体建设,为今后产学合作工作之重点。

4、围绕学院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热点和重点,开展教学研究立项,建立教研团队,有组织、有目标、有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出一批教研教改精品,造一批教学团队,是学院未来教学研究改革之方向。

5、围绕襄樊经济与产业结构,结合学院科研实际,加强对中小型企业横向技术研究项目和应用成果的推广,重点支持能带来较大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项目,提高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

版权所有: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工作处          学院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