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襄阳日报》坚持人才强校 助力地方发展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3项作品入围国赛的背后

作者: 时间:2018-05-24 点击数:

转《襄阳日报》坚持人才强校 助力地方发展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3项作品入围国赛的背后

学校发展,关键在人;队伍强,则事业兴。多年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简称汽车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改革引培机制,破解高层次人才短缺困境。汽车工程学院通过自主培养、引进、招聘等方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目前,该学院拥有国家级汽车维修技能大师和数控技能大师各1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4名、专业带头人5名、优秀骨干教师25名,以及省级教学团队1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

创新合作模式,搭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汽车工程学院积极开展院士工作站建设,聘请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王天然院士引领科研和专业建设,围绕学院专业群建设,合作开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湖北麦冬等技术、工艺、产品的研究与推广,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活力。汽车工程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并支持派驻教师主动挖掘企业需求,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该院通过科技服务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和课程教学案例,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的互动机制,建设一批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时进行技术升级,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来上课,开阔学生的眼界。

据介绍,汽车工程学院现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课程各2门,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核心期刊300余篇),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市级科学进步奖1项、专利发明20余项;成立专利孵化研究所,帮助师生申请发明专利并进行成果转化;与江山重工合作共建“双师”培养基地,该院教师每年利用业余时间去企业进行3至6个月的生产实践活动,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工艺制订、技术改进和升级、课题申报。该院教师潘喜厉曾联合江山重工成功申报一项省级项目。

此外,汽车工程学院继续大力推行“传帮带”制度,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聘教师进行帮教,并以教研室为单位,对课程和信息化建设、校本教材编写等进行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汽车工程学院打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该院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该院加大对机械创新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打造机械创新创客服务平台,围绕“绿色、高效、智能”的主题,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汽车工程学院结合襄阳地方产业特点,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机械创新创客空间,吸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创新指导团队。该团队教师主要来自机械、数控、机电一体化、汽配、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同时,该院在全校选拔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组织专业教师指导他们围绕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开展各类创新设计研究。

“今年我们有3项作品入围国赛,这得益于历次参赛经验的积累、每位参赛成员和指导教师的努力。”汽车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备战期间,创客空间成员积极参加职业创新讲座,观摩、学习往年获奖作品。比赛期间,师生每周开展多次技术研讨会,针对学生申报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估和技术指导。

2008年至今,汽车工程学院先后派出近20支代表队参加大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10余项。近五年,创客空间师生联合完成科技成果30余项,获国家级授权专利20余项,在各级各类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中获奖50余项,与襄阳宇清科技合作的自清洁过滤器装置更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机械创新创客空间将通过“孕育、孵化、推广”模式,把师生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服务于机械、机电创新孵化,服务于襄阳汽车零部件产业。

转《襄阳日报》数字报 > 2018年05月22日 > 3版-经济

版权所有: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工作处          学院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